
三千日夜,与光同行
作者:沈鸿浩
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进盐城港保税物流中心的办公室,指尖划过日历上那个被圈住的日子,我忽然意识到,自己已在这片依港而兴的土地上走过了整整三千个日夜。三千天,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藏在海港晨雾与落日余晖里的故事,是印在报关单与舱单间的成长,是刻在每一次港口物资保障攻坚里的温暖。
初入盐城港保税物流中心的那天,车子行驶在通往港口的疏港大道上,我对这份新工作的期待远超于第一次独立驾驶的紧张。我手里紧握着方向盘,奔向我的战场,像一条小鱼跃入大海。
报到后,面对保税仓储、跨境电商监管这些陌生的领域,我惴惴不安,连打印机的基础操作都要悄悄请教同事;如今,我已融入这片“蓝海”,把“我”变成了“我们”。回望这三千日夜,总有一些记忆历久弥新。我首次独立负责活动,领导在方案上写下“再大胆一点”,鼓励我放开手脚、放心去干;公司推进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运营攻坚夜,窗外的港口灯火与办公室灯光交相辉映,同事递来的那杯热水驱散了深夜的寒意;中心进境肉类、水果综合型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验收,复盘会上的掌声格外响亮……这些细碎的瞬间,像一颗颗星星,串联起我三千天的时光,也让“盐城港”这个词,从一个称谓,变成了心里最踏实的“第二个家”。
有人说,职场是一场孤独的奔跑,但在盐城港,我从未感到孤单。我见过同事为了保障新能源设备保税仓储的报关时效,守着电脑猛灌咖啡,只为跟上港口外贸航线的船期;也见过领导在我出现疏漏时,没有指责而是耐心指导“下次这样做会更好”;更记得特殊时期那一句“我们一起扛”的坚定承诺。我们是一群形形色色的小鱼,共同在蔚蓝的海域汇集起壮丽的画卷。
三千天很长,长到足以让一个新人褪去青涩,从分不清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申报差异,到能独立统筹港口保税货物的入库、监管与出库全流程;从对盐城港“一港四区”的布局一知半解,到能精准对接大丰、射阳等港区的联动业务,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能手。三千天也很短,短到仿佛昨天刚在入职合同上签下名字。我深知,自己的每一点成长,都离不开盐城港搭建的成长平台——是港口组织的跨境贸易政策培训,让我夯实了专业基础;是前辈带着我们深入码头前沿调研学习,让我摸清了实际业务痛点;更是身边伙伴在每一次航线开通、项目落地时的并肩协作,给了我前行的底气。这份感情,早已超越了“工作”本身,是感恩、是信赖、更是一份“愿与盐城港共赴更远未来”的笃定。
不知不觉已游过三千个日夜。下一个三千天或许还很遥远,但我仍愿带着初心,紧跟盐城港拓展远洋航线、壮大临港产业的步伐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港口土地上继续生长,见证更多巨轮远航的精彩。